医用一次性防护服GB19082检测要求:
1、外观
防护服应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针缝的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每3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的部位,应平整、密封,无气泡。
装有拉链的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
2、结构
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
防护服的结构应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
袖口、脚踝口釆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
3、号型规格
防护服号型分为160、165、170、175、180、185。
4、液体阻隔功能
(1)抗渗水性
防护服关键部位静水压应不低于1.67kPa(17cmH?O)。
(2)透湿量
防护服材料透湿量应不小于2500g/(m2?d)
(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表3中2级的要求。
(4)表面抗湿性
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的要求
5、断裂强力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
6、断裂伸长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
7、过滤效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4.8阻燃性能
8、阻燃性能
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损毁长度不大于200mm;
b)续燃时间不**过15s;
c)阴燃时间不**过10s。
9、抗静电性
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pC/件
10、静电衰减性能
防护服材料静电衰减时间不**过0.5s。
11、皮肤性
原发性记分应不**过1。
12、微生物指标
(1)防护服应符合GB15979-2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2)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
13、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防护服,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过10ug/g。
医用防护服检测项目
外观质量检测
结构、型号及规格测定
液体阻隔性能:抗渗水、性湿透量、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表面抗湿性能
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过滤效率
阻燃性能
抗静电性能
静电衰减性能
皮肤性能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黄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菌落总数
环氧乙烷残留量
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因此分类方法很多。
1. 按照用途分
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又称白大褂。外科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
2. 按照使用寿命分
按照使用寿命医用防护服可以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
国内医用一次性手术衣遵守的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标准YY/T 0506-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遵守的标准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会*的2010年03月01日起实施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
一次性防护服使用后即废弃*消毒、洗涤,使用方便、可避免交叉感染,但一次性材料降解慢,*造成环境污染,通常对防护性要求高的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多采用这种类型。重复使用型使用后需要经过洗涤、高温消毒等措施,通常材料的舒适性更好,但防护性能通常较差,洗涤、消毒过程也会增加大量的人力及水资源成本,通常对防护性要求小的日常工作服(白大褂)多采用这种类型。
3. 按照材料分
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
机织类材料主要用于加工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包括传统机织物、高密织物、涂层织物和层压织物。传统机织物主要是采用棉纤维或涤纶等合成纤维与棉的混纺纱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主要用于日常工作服(白大褂)。高密织物是利用高支棉纱或其他**细合成纤维长丝织成,纱线间隙非常小,由于纤维的毛细作用而具有透湿性,再经过碳氟化合物、**硅等防水剂处理具有一定的防液体渗透性能,主要用于需要较好防水效果的手术衣材料。
涂层和层压织物是为了增强材料的防渗透性能,用于使用环境较苛刻的防护服材料。涂层织物经过涂层加工,表面被涂层剂封闭,具有防渗透性,涂层中的亲水基团或经特殊方法形成微孔结构保证织物的透湿性。层压织物是将织物与一层特殊薄膜(例如微孔薄膜、聚氨醋透湿膜等)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在一起,例如聚四氟乙烯**级防水透湿复合面料。
由于该织物主体膜的微孔孔径远小于水滴直径,可防止血液、体液等的渗透,微孔的孔隙率高孔径大于水蒸汽分子直径,水蒸汽分子可自由通过,因此透湿性能较好。
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材料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较多的有纺粘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SMS(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非织造布、闪蒸法非织造布和纺粘布复膜产品等。通常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比机制类材料具有更好的防护性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为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的一次性防护服。
2.结构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