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0780:1997,MOD)
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4744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
GB/T4745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GB/T5455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5549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
GB/T12703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GB/T12704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
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15979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16886.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10部分:与迟发型**敏反应试验
IST40.2(01)无纺布静电衰减标准测试方法
医用防护服的定义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进入特定医疗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医用防护服的分类
1、按照用途和场合分为:
①.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又称白大褂。
②.外科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
③.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④.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
2、按照使用寿命分为:
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
3、按照材料分为:
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的制作要求
生产医用防护服主要是利用平缝机、包缝机和压胶机等机器,将符合防护要求的非织造布经过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工艺处理,并经“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静电)功能性后整理,制作成含有连帽上衣和裤子的医用防护服。
防护服要求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应符合的标准是: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YZB/京 1229-2010 B5系列可重复使用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GB19082检测要求:
1、外观
防护服应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针缝的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每3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的部位,应平整、密封,无气泡。
装有拉链的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
2、结构
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
防护服的结构应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
袖口、脚踝口釆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
3、号型规格
防护服号型分为160、165、170、175、180、185。
4、液体阻隔功能
(1)抗渗水性
防护服关键部位静水压应不低于1.67kPa(17cmH?O)。
(2)透湿量
防护服材料透湿量应不小于2500g/(m2?d)
(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表3中2级的要求。
(4)表面抗湿性
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的要求
5、断裂强力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
6、断裂伸长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
7、过滤效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4.8阻燃性能
8、阻燃性能
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损毁长度不大于200mm;
b)续燃时间不**过15s;
c)阴燃时间不**过10s。
9、抗静电性
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pC/件
10、静电衰减性能
防护服材料静电衰减时间不**过0.5s。
11、皮肤性
原发性记分应不**过1。
12、微生物指标
(1)防护服应符合GB15979-2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2)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
13、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防护服,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过10ug/g。